個人消費貸貼息政策細則明確。
8月12日,財政部會同中國人民銀行、金融監(jiān)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(fā)《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》(下稱《方案》),明確對個人消費貸款進行貼息,年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。
市場將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視作一項金融領域的“國補”。綜合市場分析來看,通過財政金融聯動,將減輕有切實消費需求的居民的信貸負擔,為提振消費注入政策動力。
消費貸貼息政策細節(jié)明確
7月30日,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有效釋放內需潛力,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后,7月31日,國務院常務會議隨即部署實施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與服務業(yè)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。其中,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尤受關注。
8月12日公布的《方案》明確了這項創(chuàng)新政策的細節(jié)?!斗桨浮诽岢觯?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間,居民使用指定機構發(fā)放的個人消費貸款(不含信用卡),實際用于消費且可追溯交易信息的部分可享貼息。支持范圍涵蓋單筆5萬元以下消費,以及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、養(yǎng)老生育、教育培訓等七大重點領域消費,其中大額消費按5萬元上限貼息,政策到期后可視效果調整。
貼息標準與資金來源同步明確:年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(按實際消費貸款本金計算),最高不超過合同利率的50%,由中央財政承擔90%、省級財政承擔10%。為防范過度負債,每名借款人在一家機構累計貼息上限3000元(對應消費30萬元),其中5萬元以下消費累計貼息上限1000元(對應消費10萬元)。
經辦機構陣容也浮出水面,包括6家國有大行、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及5家消費金融機構,合計23家。
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,這些機構消費貸款規(guī)模大、管理規(guī)范,利于政策短期內快速落地見效。
當日傍晚,農業(yè)銀行等多家銀行已表態(tài)。例如,農行稱將自9月1日起依法合規(guī)推進個人消費貸款貼息工作,確保將國家政策紅利切實惠及廣大金融消費者,并通過官方渠道發(fā)布辦理細則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方案》鼓勵地方財政部門結合實際情況,對其他經營個人消費貸款業(yè)務的金融機構給予財政貼息支持,以擴大政策覆蓋面。
“有條件的地方政府應加強央地協(xié)同,積極安排財政資金,對屬地金融機構進行發(fā)放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(yè)經營主體貸款實施貼息,擴大貼息政策覆蓋面和可得性?!倍m到ㄗh。
嚴管資金用途防挪用
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出臺后,資金用途監(jiān)管與使用效果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。從《方案》內容來看,構建起了涵蓋貸前審核、貸中監(jiān)測、事后監(jiān)督的全鏈條管控體系,確保貼息資金精準流向消費領域。
經辦機構首擔監(jiān)管責任?!斗桨浮访鞔_,貸款經辦機構為資金用途管控第一責任人。在貸款發(fā)放環(huán)節(jié),機構需按市場化原則開展差異化授信,結合借款人資質合理設定額度、期限及利率,同時通過貸款發(fā)放賬戶追蹤消費交易信息,從源頭防范資金挪用風險。結息時,機構在直接扣減財政貼息部分的同時,需以短信、APP通知等方式告知借款人貼息詳情,保障消費者知情權。
貼息資金撥付實施機構自審以及部門聯審機制。貸款經辦機構省級分支機構每季度需對下轄機構貼息數據嚴格審核,于季后5個工作日內向屬地財政部門、金融監(jiān)管局報送申請材料并抄送財政部監(jiān)管局。金融監(jiān)管局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數據匯總,省級財政部門隨后10個工作日內完成終審撥付。審核未通過的,相應核減貼息資金;已支付的,由貸款經辦機構扣減或追回。
政策執(zhí)行過程中,財政部適時組織有關監(jiān)管局對政策執(zhí)行情況進行抽查監(jiān)督,發(fā)現問題依法依規(guī)嚴肅處理,視情況采取約談、通報、加倍扣減預算等措施,督促有關地方和單位履行審核把關責任,防止資金挪用于非消費領域、套取貼息資金。
董希淼建議,經營主體要確保將貸款資金用于開展合規(guī)經營活動,居民申請消費貸款應用于合理消費,不得違規(guī)用于投資理財等。金融機構應摒棄規(guī)模情結和速度情結,將貸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,增強商業(yè)可持續(xù)性。同時,利用金融科技工具完善風控模型和算法,根據消費者的職業(yè)、收入、負債、信用狀況等準確判斷還款能力,提升風險防控有效性;進一步加強對貸款用途和資金流向的管控,確保相關貸款不被挪用,貼息資金不被套取;對消費者需求進行針對性分析,提高消費者需求匹配的精準度,提升信貸審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,減少“多頭借貸”和過度授信,保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。
為內需注入新動能
當前,提振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核心抓手,被列為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年度首要工作。盡管國內消費市場總體回升向好,但恢復基礎尚不穩(wěn)固,居民消費需求疲軟、物價低位徘徊等問題仍存,在此背景下,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的推出成為一項關鍵舉措。
從政策作用機制看,財政貼息通過政府資金代付部分貸款利息,定向降低居民消費信貸成本。
董希淼表示,通過財政貼息,可以直接降低居民消費信貸成本,提高居民運用金融杠桿擴大消費、改善生活的意愿和能力。該政策還將激發(fā)相關經營主體和居民的有效融資需求,擴大商業(yè)銀行、消費金融公司消費貸款和相關貸款投放,并將利率穩(wěn)定在合理水平??傊?,財政貼息政策將從需求和供給兩端發(fā)力,強化與金融政策協(xié)同,進一步助力提振消費、擴大內需。
興業(yè)證券研究報告認為,財政貼息通過財政資金代替借款人支付部分貸款利息,可定向降低特定群體或特定用途的融資成本。
對比來看,該政策較央行再貸款更具靈活性。興業(yè)證券研究分析,當前信貸市場的核心矛盾是需求不足而非資金短缺,貼息政策可直接減少融資成本且不額外投放流動性,依托銀行自有資金發(fā)放貸款后貼息的模式,能更動態(tài)地適配融資成本變化。歷史經驗也印證了貼息政策的有效性,如2024年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推動相關貸款簽約超8000億元,疊加貼息后實際融資成本降至1.5%,顯著降低企業(yè)負擔。
值得注意的是,政策意在精準靶向治療消費貸增長堵點。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住戶貸款僅增1.17萬億元,其中短期住戶貸款甚至累計負增長3億元。興業(yè)證券表示,居民因就業(yè)收入壓力降低消費與負債意愿,銀行因零售貸款不良率上升收緊信貸,形成雙重制約。而貼息政策通過降低居民成本、鼓勵銀行放貸,有望逐步疏通這些堵點,推動消費貸市場回暖,進而促進消費增長和經濟發(fā)展。
董希淼建議,下一步,應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(xié)調,強化貼息政策與已經出臺的消費品以舊換新“國補”、服務消費與養(yǎng)老再貸款等政策工具協(xié)同,形成疊加效應,最大程度發(fā)揮政策效用,更加有力、有效地促消費、穩(wěn)就業(yè)、擴內需。